五一前后,為精準幫扶新疆邊遠牧區學校,促進偏遠地區的鄉村教育振興,北京宸星教育基金會“石頭計劃”來到新疆哈密下澇壩鄉中心小學,結合偏遠牧區地域特色,支持新疆邊遠牧區學校開展創新教育教學工作。捐贈創新教育主題課程,資助哈薩克族貧困家庭學子,并為全校捐贈語文學科閱讀書籍,解決了學生們閱讀的燃眉之急。

為豐富偏遠地區創新教育課程資源,提升當地學生學習興趣,北京宸星教育基金會“石頭計劃”負責人李老師,特邀幼教專家黃彥老師一起,共赴新疆偏遠牧區。因地制宜有針對性為新疆少數民族偏遠牧區開發了創新教育主題課程。課程結合了新疆少數民族樂器文化和新疆地區風力發電的能源情況,針對不同年齡段開設“鈴鼓”和“風能”2門特色創新教育課程。希望通過手繪鈴鼓,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藝術審美;通過理論學習和制作風力發電站模型,讓孩子在實踐中了解風力發電的原理。這些以當地特色文化和資源為基礎的課程,讓孩子們能從自身出發,創新思考,放眼未來。這是“石頭計劃”在貧困和貧教地區開展創新教育和未來教育的又一次有力的課程落地行動。


為了關注偏遠牧區學生的成長,激發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動力,宸星基金會的“宸星學子”扶助計劃在新疆也落地哈薩克族牧民學子家庭?!笆^計劃”為貧困偏遠游牧家庭提供物質資助,2名哈薩克族品學兼優的學子入選“宸星學子”計劃,并獲得了獎學金。一望無際的戈壁阻擋了孩子們望向遠方的目光,而“宸星學子”計劃將幫助勤奮好學的學子們越過戈壁,走向未來希望的大門,圓孩子們一個求學的夢想。


“石頭計劃”在此次扶助行動中,急學校之所急。當了解到學校為培養當地哈薩克族學生閱讀興趣,加強偏遠游牧地區學生的文學素養,急需采購語文閱讀系列書籍,但苦于經費困難,閱讀課程因此滯后。宸星基金“石頭計劃”核實情況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全校捐贈了所需要的書籍,滿足牧區學生閱讀的急迫需要。
2021年,宸星基金會“石頭計劃”將繼續因地制宜,開發出更多符合區域文化特色創新教育課程;對石頭學校開展扶助計劃;面向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提供助學計劃。促進民族融合,提升文化自信,讓課程資源更加多元化。
延伸閱讀:
“石頭計劃”是北京宸星教育基金會與社會愛心人士發起的一個公益課堂,希望通過創新活動方式幫助邊遠山區的留守兒童家庭的孩子們打開看世界的眼睛,通過引入和嫁接更多的創新教育資源讓山區的孩子受益。走出大山去感受外面的世界,接觸不一樣的教育環境,一直是邊遠地區孩子們的夢想。
- 2019年3月第一所石頭學校落地湖南株洲,“石頭計劃”項目負責人李老師在炎陵縣瑤族鄉平樂學校給孩子們開展為期半年的“石頭記”創新閱讀主題課程。
- 2019年7月,湖南株洲炎陵縣瑤族鄉平樂學校曾經被資助的孩子們參觀北京高校,開闊視野,城鄉學生攜手參加學生創客國際交流大賽,并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 2019年8月“石頭計劃”項目走訪湖南攸縣受災地區學校,為留守兒童之家的孩子們開展暑期創新公益講座。
- 2020年4月,在抗擊疫情期間,為了讓湖南山區和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們體味到閱讀治愈人心的力量,在北京宸星教育基金會以及在北京地區的社會愛心人士的共同發起下,向社會各界領域專家征集在線教學課程。專門開設了“石頭計劃”疫期送課下鄉公益課堂系列在線課程,這些課程將通過線上的形式跨地域送進湖南地區的孩子們手中。同時為了保證在疫情期間保障線上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向湖南中村瑤族鄉平樂學校捐贈了打印機等教學使用物資和新的床鋪,為學校的教學運轉工作保駕護航。
- 2020年9月,為了讓湖南山區貧困地區的同學們開闊視野的同時獲得更豐富的知識,“石頭計劃”的李老師根據貧困地區不同年級創新教育需求,親身走進敦煌戈壁,錄制“玄奘之路”回路式系列創新教育主題課程,并進行線上、線下公益課堂聯動教學,讓山區的創新課堂耳目一新。
- 2020年10月,“石頭計劃” 項目來到湖南省株洲市攸縣,開辦落地創新教學研討會,為攸縣的孩子們捐贈了一批課外書籍。意在解決邊遠山區兒童圖書資源供不應求的局面,通過圖書捐贈,積極探索教育公益的多種途徑,以書為橋,用閱讀為鄉村的孩子燃起一叢溫暖的光。
- 2020年11月,安徽偏遠山區正值寒冬之際,為了能讓師生們吃上熱乎的飯菜,為學校捐贈保溫箱蒸飯設備和熱開水器,并為孩子們量身定做過冬的羽絨服,抵御寒冬的入侵。在嚴寒之際,讓這些安徽山區的孩子們收獲了冬日里的溫暖,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 2020年12月,“石頭計劃”走訪山東濟南長清區孝里廣里小學,為學校排球隊的缺少隊服的孩子捐助體育比賽參賽裝備和運動服,并資助學校2名學生入選“宸星學子”。
- 2021年3月,“石頭計劃”特邀“萌蕓幼教”專家黃彥,與綏寧縣教育局、“993861愛心關愛平臺”攜手,通過線上形式,為千里之外的湖南綏寧縣400多名幼兒教師講授了創新教育公益課程,全場座無虛席。通過此次愛心千里傳送,有效解決了邊遠少數民族落后地區的教育需求,發揮了發達教育地區的引領示范作用。利用創新教育,融入當地民族特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促進少數民族偏遠山區的幼兒教育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