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路式”教學援助邊遠少數民族地區
低幼兒創新教育
2020年11月,湖南綏寧山區。
北京宸星基金會“石頭計劃”項目負責人李老師特邀“萌蕓幼教”專家黃彥老師,赴湖南邵陽綏寧縣考察??疾炱陂g,老師們深入少數民族落后山區,調研當地幼兒創新教育情況。
兒童時期是語言、動作、閱讀、感官、書寫、文化、秩序、對細微事務、社會規范9個方面發展的敏感期;而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因為教育條件落后,家庭普遍收入較低、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教師缺乏系統的培訓,特別是低幼兒教育大多在村一級,教育分散、信息落后,這都將制約當地兒童教育發展。
目前,當地教育局正準備響應上級號召開始兒童區域創新教育活動,但苦于需要從零開始,老師們沒有教學經驗,落地實施困難。
針對這一難題,李老師與黃老師翻山越嶺,走訪了當地多所山區幼兒園,與孩子們互動,與村民們攀談,并協同綏寧縣當地教師團隊召開教學研討會,為后期“石頭計劃”開展因需而生的“回路式”的創新課程研發落實需求。



2021年1月,北京。
“石頭計劃”如何因地制宜為低齡兒童階段設計創新課程,扶助邊遠少數民族落后地區的創新教育,成為綏寧之行帶回的思考。
于是,以邊遠少數民族落后地區的需求為基礎,有針對性開發幼教區域活動創新課程,在北京悄然啟動。由北京專家參與,由綏寧地方教育局細化需求,公益講座課程準備有序開展。
2021年3月28日,北京與綏寧千里連線。
經過了課程研發、試播調試等一系列準備之后,2021年3月28日,“石頭計劃”與綏寧縣教育局、“993861愛心關愛平臺”攜手,通過線上形式,為千里之外的湖南綏寧縣400多名幼兒教師講授了創新教育公益課程,全場座無虛席。
課程中,“石頭計劃”負責人李老師介紹了創新教育在孩子成長各階段的教育樣態和創新教育的幾點思考。幼教專家黃彥老師詳細講解了開展區域活動的環境三要素、潛在價值、如何創設和自制教具案例四個部分,并現場遠程解答了當地幼教教師反饋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黃老師引導當地老師們在教具制作中創新思考:因地制宜用當地的竹子制作打擊樂器,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用簡單易形的方式繪制青花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反響強烈、圓滿落地。






通過此次愛心千里傳送,有效解決了邊遠少數民族落后地區的教育需求,發揮了發達教育地區的引領示范作用。利用創新教育,融入當地民族特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促進少數民族偏遠山區的幼兒教育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1年,“石頭計劃”將繼續因地制宜,開發出更多符合區域文化特色創新教育課程;對石頭學校開展扶助計劃;對鄉村教師進行創新教育培訓;面向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提供助學計劃。利用“引進來、走出去”模式,增強城鄉互動,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助力,為孩子們健康成長助跑。